NAT原理及雨云NAT使用方式
一. NAT网络地址转换
NAT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又称为网络地址转换,用于实现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之间的互访。
1 .NAT工作原理
1.NAT用来将内网·地址和端口号转换成合法的公网地址和端口号,建立一个会话,与公网主机进行通信。
2.NAT外部的主机无法主动跟位于NAT内部的主机通信,NAT内部2主机想要通信,必须主动和公网的一个IP通信,路由器负责建立一个映射关系,从而实现数据的转发。
A类私有地址: 10.0.0.0-~10.255.255.255
B类私有地址:172.16.0.0–172.31.255.255
C类私有地址:192.168.0.0一192.168.255.255
2. NAT功能
NAT不仅能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,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入侵,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。
1.宽带分享:这是NAT主机的最大功能。
2.安全防护:NAT之内的PC联机到Internet 上.面时,他所显示的IP是NAT主机的公网1,所以client端的Pc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了,外界在进行 portscan(端口扫描)的时候,就侦测不到源client端的PC 。
优点:节省公有合法IF地址、处理地址重叠、增强灵活性、安全性
缺点:延迟增大、配置和维护的复杂性、不支持某些应用(比如IVPN)
3. 雨云的NAT
雨云的NAT是端口地址转换,简称:换IP
可以理解成:您机器的IP+端口号→您设置的映射IP+端口号
比如:我有一个功能,需要用到443端口,但是我没有公网IP,恰好我的客户端支持自定义端口+IP
这就恰好用到了雨云的NAT →地址转换类型
4.如何创建一个雨云的端口映射?
拿一台Windows Server 举个栗子
比如我有一个Dispath服务器,运行在本地服务器的443端口,我没有IP
那咱就搞一个端口映射
首先打开您服务器的管理页面,点击端口设置
点击新建规则
协议建议选择TCP+UDP,如果有特殊需求需要关闭功能除外
内网端口就是您本地服务器的端口,这个例子是443
外网端口就是您公网IP后面加的 :XXXX 这个建议设置的有规律,当然,看您喜好,但是范围必须在7000-60000以内
标签就是备注
点击创建映射规则,很好,您创建了一个地址转换类型的NAT映射
同理我可以做一个内外网都是22102的端口,仅仅需要两个填写相同的就行